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

通风与空调工程常见问题解析

2025-07-03 14:02689560
 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问题类型比较多,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,包括:设计图中的各

机电专业未综合考虑周全;施工策划时缺乏针对性;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管控(材料确认、

物料报审、进场验收、材料复验等);,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、技术标

准、规程等,在后期的调试、交付使用中会产生影响安全使用功能的一些状况,以下是在施

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,逐一作解析,供参考。

(一)钢板风管强度不足

1.问题现象

(1)风管产生变形

(2)风管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

(3)风管吊装后出现风管变形,两侧小边出现不同程度的外凸

(4)风机开启后出现风管鼓动现象,严重的产生轰响。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办法

(1)未按设计图纸或施工验收规范有求选用合适的板材厚度(应熟练掌握运用施工规

范 GB50243-2016;清楚知道制作的风管用于哪个系统);

(2)咬口连接形式不当;

(3)未按规范要求采取加固措施,或加固措施不当(如:愣筋排列规则,间距均匀,

最大间距 300mm);

(4)法兰螺栓及铆钉孔距过大(100mm  150mm);

(5)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过小(弹簧夹厚度不足,不小于 1mm);

(6)风管翻边过小(不小于 6mm);

(7)钢板原材料或半成品保护不当,镀锌层损坏,表面出现白花、锌层粉化、锈蚀现

象(不得超过 10%);

(8)风管支、吊架间距过大(4m、3m);

(9)风管支、吊架型钢选用规格小(GB50738-2011);

(10)风管连接方式选用不当(薄钢板法兰矩形风管不得用于高压风管)。

(二)风管法兰制作、安装不规范

1.问题现象

(1)法兰制作变形

(2)法兰与风管铆接吊装后变形

(3)法兰间不严密,漏风量超出规范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措施

(1)焊接不当,拼接变形;法兰焊缝应熔合良好、饱满、无假焊、孔洞;矩形风管、

法兰对角线之差不大于 3mm;

(2)法兰角钢选型小;法兰铆钉及螺栓孔间距大(150mm 100mm);

(3)法兰螺栓孔间距大,法兰螺栓松紧不一,风管底部、靠墙侧法兰螺栓未全部拧紧。

(三)风管法兰密封垫料选用及安装不当

1.问题现象

(1)防火风管的密封垫料未使用不燃材料

(2)垫料厚度不足(不小于 3mm)

(3)不同系统、不同材质风管法兰垫料选用不当

(4)垫料突出法兰外、凸入风管内

(5)垫料拼接方式不当(搭接、直缝对接)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办法

(1)熟悉图纸,清楚知道风管各个系统,熟练运用规范知识,满足安全使用要求;

(2)强条规定防火风管的本体、框架与固定材料、密封垫料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;(严

格执行,现场检验);(机械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排烟,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

GB51251-2017)

(3)一般风管法兰垫料厚度不小于 3mm,硬聚氯乙烯风管法兰垫料厚度 3mm~5mm,净

化空调系统 5mm~8mm:

(4)常用风管系统法兰垫料:

1.防、排烟系统风管

2.送、排风系统风管

3.净化空调风系统

4.除尘系统

(5)垫料拼接时不得搭接,不得直缝连接,垫片接口交叉长度不应小于 30mm,净化空

调采用梯形、榫形连接。法兰连接后,不得/严禁向法兰缝隙填塞垫料。

(四)柔性短管、柔性风管制作、安装不当

1.问题现象

(1)柔性短管材质选用不当

(2)柔性短管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(150mm~250mm)、长度不统一

(3)柔性短管制作不严密,连接不牢固

(4)柔性短管扭曲、压缩、拉伸、高低不平、作为异径连接管

(5)柔性短管与风管不匹配

(6)柔性风管长度过长(不宜大于 2m),塌凹、死弯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办法

(1)排烟系统的柔性短管必须采用不燃材料;抗腐、防潮、不透气、不易霉变的柔性

材料;防排烟系统作为独立系统时,风机与风管之间应采用直接连接,不应加设柔性短

管;

(2)交底不清,交底时需确定一个尺寸(如 200mm),统一落料、制作;

(3)拼缝只是简单的搭接;接缝应缝制、粘接牢固;矩形柔性短管与风管不得采用抱

箍固定的形式;柔性短管与法兰组装宜采用压板铆接,铆钉间距宜为 60mm~80mm;

(4)柔性短管两侧风管安装错位,风管缺少防晃支架、两侧风管高低不平、不应为异

径管(大小头、方接圆等);

(5)柔性短管鼓起、瘦身;制作的柔性短管外径或外边应与风管尺寸相匹配;

(6)柔性风管过长,支架设置随意;支架间距过大(1500mm),抱箍宽度不小于 25mm,

风管最大下垂不超过 100mm。

(五)风管支架设置不当

1.问题现象

(1)风管支架变形

(2)风管晃动

(3)室外风管位移

(4)支架挡住风口、贴近保温风管法兰

(5)支架腐蚀

(6)支架在绝热层内、半明半暗

(7)支架高低不平、吊杆歪斜、不垂直、横担下外露丝杆长短不一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措施

(l)支架型钢选用小、支架间距大;支架型钢按照 GB50738-2011 选用;支架间距(4m、

3m);边长(直径)大于 1250 的弯头、三通等部位应设置单独的支、吊架;

(2)风管无防晃支架;悬吊的水平主、干管直线长度大于 20m 时,设置防晃支架,支

架形式(兼承重);

(3)室外风管直接搁置在支架上;需设置固定措施,防止横风;

(4)设置支架时未考虑风口位置(距风口、分支管距离不宜小于 200mm);法兰螺栓不

便操作、绝热层施工困难;

(5)支架与不锈钢板、铝板等风管与碳素钢支架接触处无隔绝措施或无防腐绝缘措施;

支架;防腐油漆前除锈、清洁不彻底,明装部分未刷面漆;

(6)需保温的风管未采用木托支架,漏设木托、木托高度小于保温层厚度;(木托需固

定,长度与风管接触面平齐、宽度不小于支架横担宽度)

(7)横担倾斜;两丝杆呈八字、倒八字等;两端丝杆未调平;丝杆安装时定位偏差大,

需“弹线”定位;丝杆需统一加工。

(六)风管系统安装不当

1.问题现象

(1)风管缺套管,风管不居套管中,风管连接处在墙、板内

(2)风口直接相接在主风管上

(3)风管安装完毕未作严密性检验

(4)风管绝热层空鼓、坠落、“漏黄”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措施

(l)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、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,必须设置厚度不小于 1.6mm 的

钢制防护套管,风管与防护套管间应采用不燃柔性材料封堵严密;套管埋设、固定时四

面间隙留置均匀;横向、竖向套管位置需统一;风管加工制作时考虑好接口位置;

(2)风口直接固定在主风管,不平整,插入风管造成阻力增加,特别是 带调节阀的风

口。需加设短管相接风口;短管与主干管翻边咬接;

(3)按照 GB50243-2016 要求风管加工质量应通过检测和验证,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;

风管安装完毕经外观检验合格后,风管系统做严密性试验,漏风量除应符合设计要求、

本规范要求;

(4)风管铆钉分布不均匀、数量少,胶带窄、交叉作业损坏;铝箔岩棉保温板(20、

16、10)个/m2、铝箔玻璃棉保温板(16、10、8)个/m2;距边缘小于 120mm(注意拼缝

位置、错开)均匀分布;粘胶带黏结的宽度不应小于 20mm(胶带宽度不小于 50mm);

(七)绝热材料不符合要求

1.问题现象

(1)施工前未复验

(2)复验数量不足

(3)技术性能参数与设计图不相符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措施

(l)严格执行 GB50411《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,见证取样送检;

(2)其中:按结构形式抽验,风机盘管同一厂家按数量在 500 台及以下时,抽检 2 台;

每增加 1000 台时应增加抽检 1 台;同一厂家、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验次数不少 2 次;

(3)特别注意:见证取样送检时,告知检测单位施工图纸设计约定的检测温度,以便

具有可比性。

(八)多联式空调(热泵)安装问题

1.问题现象

(1)制冷剂铜管弯曲不直、高低不平

(2)冷媒管绝热层不紧密,室外冷媒管扎带、绝热材料老化

(3)室外机未找正找平,未固定

(4)空气源热泵四周留置空间不足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措施

(1)施工前制冷剂铜管未调直;支架设置不当;管径小于等于 40mm 的铜管,水平支架

的间距不大于 1.5m,垂直管道不应大于 2m,起始点、弯头、三通处及长度每隔 15m 处设

置承重防晃支架;硬质保护槽内敷设;

(2)绝热材料与冷媒管外径不相符、绑扎力度不统一;按照 DG/TJ08-2091-2012 室外

冷媒管需做硬质保护壳防护,延缓绝热层老化速度,节能环保;

(3)室外机找正找平台座;未设置底脚螺栓;

(4)空气源热泵四周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,留有设备维修空间。设备进风通道的宽

度不应小于 1.2 倍进风口高度;当两个以上机组进风口共用通道时,间距宽度不应小于

2 倍的进风口高度。

(九)冷/热供回水管安装问题

1.问题现象

(1)连接方式不妥

(2)水泵出水口与主干管汇流处三通制作问题

(3)成排管道间距不一致;保温空间不足

(4)连接质量欠缺

(5)缺少自动放气阀

(6)阀件安装前未作“检” “验”

(7)绝热层不平整

(8)保护壳成型差、不紧密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措施

(l)无缝钢管与镀锌钢管焊接、水平干管下方开支管;未执行图纸要求、施工规范、

施工组织设计、交底不清;

(2)“并联水泵的出口管道进入总管应采用顺水流写向插接的连接形式,夹角不应大于

60°”;

(3)管线总排布时,未考虑保温层厚度、管件外形尺寸、保温与不保温系统管线间距

离;

(4)焊缝未坡口、电流调节不当、焊缝两次冷热不均、母材和焊条成分不纯(未焊透、

未熔合、咬肉、裂缝、夹渣等情况);产品保护欠缺、材料验收不严格(管道与弯头等

管件对口错位);螺纹断丝、缺丝大于丝牙总数 10%、丝牙未作防腐处理(渗漏、歪斜、

锈蚀)、丝牙外露 2~3 牙;

(5)管道随意翻高翻低;

(6)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,(公称压力);工作压力大于 1.0MPa 及在主干管上起

到切断作用和系统冷、热水运行转换调节功能的阀门和止回阀,应进行壳体强度和阀瓣

密封性能得试验,且应试验合格。其它阀门可不单独进行试验。(1.5 倍 5min;1.1 倍

XXs);

(7)黏结材料与橡塑材料不适用、溶蚀被黏结材料;绝热层纵、横向接缝在一条直线;

管套或板材绝热材料与管道表面贴合不紧密;玻璃棉或岩棉管壳与管道外径不匹配,管

壳纵向接缝未错开(管壳应采用金属丝、黏结带等捆扎,间距应为 300mm~350mm 且每

节至少捆扎两道);

(8)圆形金属保护壳贴紧绝热层,保护壳连接严密,外表应整齐平整;顺水咬接密室,

搭接尺寸为 20mm~25mm,弯头、管件制作顺畅、紧密,成型美观;矩形保护壳表面平

整、棱角规则、圆弧度均匀,底部不得有明显的凸肚及凹陷;PVC 保护壳抗紫外线、抗

老化、耐酸耐碱耐腐蚀,安装方式:螺纹钉、PVC 胶水粘接、专用双面胶。

(十)空调供回水管支架安装问题

1.问题现象

(1)空调供回水管支架处锈蚀

(2)落地支架有凝结水

(3)支架在绝热层内、管道距支架远

(4)衬垫几何尺寸与支架不相符

(5)衬垫抱箍未紧贴衬垫、型钢支架气割开孔

(6)沟槽连接管水平度不足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办法

(l)衬垫表面不平整,上下两衬垫结合面有空隙(紧密、填实);绝热材料与衬垫间不

密实(紧贴);

(2)冷/热供回水管与支架间未设置放冷桥的衬垫;

(3)衬垫高度小于绝热层厚度、未设绝热衬垫;绝热层厚度薄;衬垫加工尺寸与绝热

层不匹配;

(4)衬垫的厚度不应小于绝热层厚度,宽度应大于等于支吊架支承面的宽度;

(5)衬垫抱箍与衬垫不匹配;抱箍固定孔位置不当;支架预制开孔位置偏差大、未机

械开孔;

(6)沟槽式连接管道支架参照 GB50243-2016、CECS151。

(十一)冷/热水循环泵安装问题

1.问题现象

(1)泵体外有凝结水、锈蚀

(2)水泵减震器在粉刷层内

(3)水泵减震台座缺防位移措施

(4)混凝土基础与水泵台座尺寸不相符

(5)管道与水泵间橡胶软接头变形

2. 产生原因、改进措施

(l)冷、热循环水泵泵体未保温;

(2)工序搭接不合理;土建图纸修改;可预先用钢板垫起;

(3)选用的减震器无固定装置;采用减震垫(冷水机组);设置地脚螺丝;防止位移挡

板;

(4)混凝土基础过大、过小、位置偏差;混凝土基础浇捣前设备样本、厂家提供尺寸、

BIM 深化;一般 50mm~100mm;

(5) 安装顺序不当,相接管道与泵口错位,支架缺、支架变形

(十二)压力表组件问题

1.问题现象

(1)三通放气阀位置不妥、朝向

(2)绝热保温不足

(3)压力表量程选择不妥

2.产生原因、改进措施

(l)未正确了解三通放气阀功能;(从上向下:压力表---三通放气阀---缓冲盘管);

压力表朝向易于观察方向;三通放气阀不应朝向人、机组;

(2)绝热保温至三通放气阀处;

(3)压力表所测量压力的最大值一般不超过仪表测量上限 2/3,为保证测量的准确度,

被测压力不低于标尺上限的 1/3。

反对 0
举报 0
收藏 0
评论 0